集团新闻

在造就制造大国过程中茁壮成长——王德成接受《中国标准化》专访

作者: 《中国标准化》
时间:2023-10-11

“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习近平主席在给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开幕式的贺信中指出,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

在第54届世界标准日到来之际,ISO/TC 10/SC 6主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德成接受《中国标准化》记者专访,探讨中国标准化工作发展新业态、新方向,为打造“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标准化:首先感谢您接受《中国标准化》杂志的采访。中国机械总院是我国起步最早、规模最大的装备制造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工作的科技型企业集团。在中国机械总院官网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机械总院“创新驱动 共筑装备制造强国梦”的理念和愿景。在2021年10月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也提出“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作为长期从事科研和标准化工作的资深专家,您认为应该如何推动二者的互动发展,能否介绍一下在中国机械总院的发展历程中,将二者结合比较好的案例。

王德成:中国机械总院是中国起步最早、规模最大的装备制造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工作的科技型企业集团。中国机械总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的科技突破。在我和同事共同努力下,中国机械总院开发了中国第一台液压伺服喷漆机器人、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拥有高速重载齿轮传动装置、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装备等产品,广泛应用在汽车、航空、航天、材料、建筑等制造业全领域,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截至目前,中国机械总院共承担了4个ISO/TC及SC秘书处,81个ISO和IEC的TC及SC技术对口职责,参与制定了50多项ISO标准和IEC标准,制定国行标3000余项,在汽车、航空、航天、材料、建筑等制造业全领域积极推进标准在企业中的应用,同时,为我国输送了一批懂技术和标准化的复合型人才。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指导我国标准化中长期发展的一部纲领性文件,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作出部署。中国机械总院深刻认识到,标准是科技成果的载体,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科技创新是标准发展的动力,对提升标准水平产生直接影响。标准与科技创新二者互为支撑、互动发展,有助于强化行业与科研、产业深度融合。

比如:近年来,面向新兴技术的发展,国家在智能制造、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绿色低碳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战略政策。中国机械总院高度重视这些领域的标准化和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积极承担了增材制造、绿色制造、机器人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国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申报承担了科技部、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一系列国家重大标准化科研项目、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前沿技术攻关,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通过标准强化行业与科研、产业深度融合,持续推动制造业从传统向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特别是在节能减排标准制定和认证方面,我们牵头研制的《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系列国家标准,有力指导能源、装备等领域400余家企业建设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企业绿色产品供应水平,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标准化:您本人领衔或承担了多项科研课题,同时还担任着多个国际、国内标准化技术组织负责人职务,可以说您将科研和标准化工作深入地融合在一起,这不仅奠定了您在行业中的影响力,更是带领团队创造出我国在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成果和成绩。您如何看待科研带头人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中国机械总院对于开展标准化工作建立了怎样的体制机制,在培养标准化人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德成:党的二十大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进一步突出科技人才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当今,标准研制与科技创新同步、互动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世界各国纷纷将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予以实施和推进。

科研带头人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排头兵。中国机械总院高度重视并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科研带头人参与标准化工作,目前中国机械总院成果突出的科研带头人积极参与了ISO、IEC、ITU等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工作,同时科研带头人积极带领团队申报相关重大标准科研项目,立足产业,在“卡脖子”技术领域,致力于加强技术研发与标准研制,以先进标准助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强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与标准研制,助力打造我国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

在高质量开展标准化工作方面,中国机械总院高度重视并制定了《中国机械总院“十四五”行业服务发展规划》《中国机械总院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中国机械总院标准化工作管理与考核办法》《中国机械总院行业发展委员会工作细则》《中国机械总院杰出标准化人才评选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通过建设标准化品牌机构、攻克标准化品牌任务、打造标准化品牌团队一系列部署来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例如,我们成立了中国机械总院国际标准化工作指导组,加强对各单位标准化的组织领导;将标准化工作情况加入到各单位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加大了对标准化工作的考核激励力度;加强国际标准化管理工作,策划成立国际标准化研究中心。结合《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和《中国机械总院标准化工作管理与考核办法》等机制,对标委会进行年度考核并评优,通过这些机制体制,来推动中国机械总院的标准化工作。

在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中国机械总院高度重视并出台多项政策和措施。比如采用“内培外引”方式,通过院所两级人才激励制度,优先在基础通用、关键零部件、机器人、智能制造、绿色双碳、核电及军用标准等标准化领域培养和引进各级各类专业人才;连续多年组织标准化工作相关培训和国际标准化培训,结合中国机械总院现有首席专家、杰出人才、百人计划等人才评选办法,增加了标准化领军人才和团队评选内容,加强标准化人才选拔,为我国培育了一批“懂专业、精标准、会英语”的标准化复合型人才。未来,中国机械总院将持续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推动质量强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标准化:您曾提出“全球制造业正在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这是全球制造业深度分工、产业链上下游协作的必然结果。在这种分工与协作中,标准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这一判断和认识,在今后中国机械总院标准化工作规划中,将着重哪几个方面的工作,重点研制哪些关键性标准。

王德成:近年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科技爆发为主要特点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兴起。全球制造业发展呈现出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的趋势,这三个趋势性变化标志着新工业革命的开始,并从根本上改变着传统工业的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和组织方式,同时也包括对传统工业化的反思和提升。在这种分工与协作中,标准扮演着重要角色。

时光荏苒,我本人已经在标准化一线工作了近40年。从作为负责人编制标准到作为秘书处工作人员组织制修订标准;从ISO标准的使用者,到担任ISO标委会的主席,标准化贯穿于我的整个职业生涯。我亲身经历了中国标准化事业的成长和发展壮大,尤其是近十年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标准化经历了改革创新、法治建设和高质量开放发展的三次跃升,取得了卓越成就。我这近40年的标准化经历也见证了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对标准化在全球制造业分工协作中的作用感触颇深。

面向未来,中国机械总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标准化工作:一是加强工业母机关键零部件、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领域国际标准研制,推进基础通用国际标准的广泛应用;二是加强智能船舶、高铁、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微机电和增材制造等领域关键技术标准研制,推动产业变革;三是加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领域标准研制,助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具体研制的关键性标准包括每个工厂都要用到的制图规则和通用零部件要求,支撑双碳目标实现的绿色制造技术规范,智能工厂建设必须的各类规范,以及微机电、机器人、增材制造等前沿新技术领域技术要求等,覆盖制造业领域、尤其是基础通用领域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中国机械总院的标准化工作,伴随我国工业发展蹒跚起步,在造就制造大国过程中茁壮成长,未来更将在制造强国梦想中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标准化:标准的核心是利益相关方“协商一致”,这就需要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我们

注意到,中国机械总院不仅关注与国际标准组织和同业的交流,同时也与国内多个地方密切开展深入合作。在中国机械总院的标准化工作推进中,您希望得到社会和其他领域哪些参与和支持。

王德成:1956年,在新中国建设和大力发展工业的关键时期,中国机械总院的前身机械工业部机械科学研究院应运而生,到1958年推动发布了第一批120项紧固件相关国家标准,对于保证部件和零件的通用性与互换性、保证大批量生产中的专业化和协作化,起到了关键作用。1978年,在国家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征程的同一年,我们牵头启动了全国第一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筹建工作。该TC在一年后正式成立,通过标准统一了全国电压等级,促进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时至今日,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的指导和数以千计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机械总院承担的国家、行业TC及SC秘书处达到60个。通过这支技术委员会队伍的不断努力,已推动制定国家标准超过3000项、国际标准接近60项。

这一切是中国机械总院与相关国际组织、同业的交流合作的成果。同时,在标准化推广方面,中国机械总院与国内多个地方紧密深入合作。

近期,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会,按照国资委统一部署,中国机械总院为推进落实工业母机战略新兴产业的责任单位。

工业母机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枢纽和制高点,仍然是一个突出瓶颈,我们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近年来,中国机械总院全力推动集团全面发力工业母机与工业软件落地,对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研发及产业化建设进行了系统化布局,积极深化创新提能、产业提级、行业提质工作,聚焦打造工业母机核心主业,勇于面对工业母机与工业软件等重点任务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对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发展格局有着重大意义。

如今,全面落实工业母机部署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工业软件重点任务实施有序推进,中国机械总院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标准化手段推动工业母机、工业软件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发展。欢迎广大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高校积极参与工业母机和工业软件等国家重大战略,围绕增材制造、绿色制造、紧固件、轴承、带轮与带、液压气动、自动化系统与集成、锻压、热处理、齿轮、焊接技术等制造技术主攻方向,继续与中国机械总院密切开展深入合作,持续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件新发展格局中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中国标准化:《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发布已近两年,您能否总结一下在您的视角中这两年来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情况,您对下一步我国开展标准化工作有何建议。

王德成: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为新时代标准化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自《纲要》印发以来,各部门、各行业、各地方纷纷推出落实《纲要》的举措,以《纲要》为行动指南,我国标准化领域发展迅速,成果丰硕。比如,今年4月份发布的《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2022年)》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发布国家标准已经超过了4.3万项。

同时,市场各主体标准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团体标准供给旺盛,2022年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公布17,675项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化活跃度持续提升。二是企业标准“领跑者”引领性显著提高,通过高水平标准引领,增加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支撑高质量发展。三是企业标准化发展意识更加主动。截至2022年底,全国有30个省市223个市(区)、5万多家企业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开展对标达标活动,累计发布对标结果11万多个,涉及1800余类产品和服务;重点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90%,主要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标准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在引领产品质量提升、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认为,我国下一步应该在“推动标准化和科技创新协调互动、打造品质卓越的世界一流品牌、国际标准化与国际合作”等方面加强创新与实践。未来,中国机械总院将继续坚决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有关部署,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质量和标准化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标准化创新实践中不懈奋斗:

一是,中国机械总院将立足国资央企公益性定位、国家站位,以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抓手,加强创新技术领域标准研制,推进技术、专利和标准联动创新,基于硬科研成果形成更多原创性、高质量标准。

二是,设立一批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建设任务,全面整合科研、标准、检测、认证和产业等各类资源,发挥好标准对于质量提升的硬约束作用,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

三是,开展国际标准化战略研究、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对外服务等工作,形成科研、标准、产业与国际贸易全面合作的新格局,构建更加稳固的国际朋友圈,为我国标准国际化跃升提供重要支撑。

版权所有: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80424号  备案图标.png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622号  技术支持:北京信诺诚

企业邮箱